南朝陈清河东武城人,字见赜。好学有清才。梁武帝太清初,射策高第,除邵陵王国左常侍。元帝立,迁彭泽令。入陈,累迁通直散骑侍郎。宣帝太建中卒,年四十九。善五言诗。明人辑有《张散骑集》。 ...
张正见。 南朝陈清河东武城人,字见赜。好学有清才。梁武帝太清初,射策高第,除邵陵王国左常侍。元帝立,迁彭泽令。入陈,累迁通直散骑侍郎。宣帝太建中卒,年四十九。善五言诗。明人辑有《张散骑集》。
(467—493)南朝齐琅邪临沂人,字元长。王僧达孙。博涉有文才。举秀才,累迁太子舍人。竟陵王萧子良特相友好,为“西邸八友”之一。欲兴家业,上书武帝求自试,迁秘书丞。帝幸芳林园,禊宴朝臣,使融为《曲水诗序》,文藻富丽,当世称之。后子良复奉融为宁朔将军、军主。及武帝病笃,融欲矫诏立子良,事败,郁林王即位,收狱赐死。融文辞捷速,为永明体代表作家。今存《王宁朔集》辑本。 ...
王融。 (467—493)南朝齐琅邪临沂人,字元长。王僧达孙。博涉有文才。举秀才,累迁太子舍人。竟陵王萧子良特相友好,为“西邸八友”之一。欲兴家业,上书武帝求自试,迁秘书丞。帝幸芳林园,禊宴朝臣,使融为《曲水诗序》,文藻富丽,当世称之。后子良复奉融为宁朔将军、军主。及武帝病笃,融欲矫诏立子良,事败,郁林王即位,收狱赐死。融文辞捷速,为永明体代表作家。今存《王宁朔集》辑本。
(415—453)南朝宋琅邪临沂人,字景玄。王弘侄。善属文,能书画,兼解音律、医方、阴阳术数。初为始兴王刘浚友。微素无宦情,江湛举为吏部郎,不就。与何偃书,深言尘外之适。常住门屋一间,寻书玩古,终日端坐,床席皆生尘埃,惟坐处独净。弟有疾,微躬自处疗,以服药失度卒。深自咎恨,发病不复自疗,弟卒后四旬亦终。 ...
王微。 (415—453)南朝宋琅邪临沂人,字景玄。王弘侄。善属文,能书画,兼解音律、医方、阴阳术数。初为始兴王刘浚友。微素无宦情,江湛举为吏部郎,不就。与何偃书,深言尘外之适。常住门屋一间,寻书玩古,终日端坐,床席皆生尘埃,惟坐处独净。弟有疾,微躬自处疗,以服药失度卒。深自咎恨,发病不复自疗,弟卒后四旬亦终。
(481—539)南朝梁彭城人,本名冉,字孝绰,小字阿士。七岁能文,年十四,代父起草诏诰,号“神童”。梁武帝天监初,起家著作佐郎。后迁尚书水部郎。作诗得武帝嗟赏。累擢秘书丞,廷尉卿。被到洽所劾,免官。位终秘书监。 ...
刘孝绰。 (481—539)南朝梁彭城人,本名冉,字孝绰,小字阿士。七岁能文,年十四,代父起草诏诰,号“神童”。梁武帝天监初,起家著作佐郎。后迁尚书水部郎。作诗得武帝嗟赏。累擢秘书丞,廷尉卿。被到洽所劾,免官。位终秘书监。
刘孝威(?~548)南朝梁诗人、骈文家。名不详,字孝威。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,出生官宦之家,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、刘孝绰第六弟。生年不详,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。孝威以诗胜,三兄孝仪以文胜,故孝绰有“三笔六诗”之誉,气调爽逸,风仪俊举。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,转主簿。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《刘孝威集》十卷,今佚。明张溥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》辑有《刘孝仪孝威集》。今存诗约六十首。 ...
刘孝威。 刘孝威(?~548)南朝梁诗人、骈文家。名不详,字孝威。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,出生官宦之家,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、刘孝绰第六弟。生年不详,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。孝威以诗胜,三兄孝仪以文胜,故孝绰有“三笔六诗”之誉,气调爽逸,风仪俊举。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,转主簿。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《刘孝威集》十卷,今佚。明张溥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》辑有《刘孝仪孝威集》。今存诗约六十首。
庾信(513—581)字子山,小字兰成,北周时期人。南阳新野(今属河南)人。他以聪颖的资质,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,又来到北方,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,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,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。 ...
庾信。 庾信(513—581)字子山,小字兰成,北周时期人。南阳新野(今属河南)人。他以聪颖的资质,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,又来到北方,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,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,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。
沈约(441~513年),字休文,汉族,吴兴武康(今浙江湖州德清)人,南朝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,历史上有所谓“江东之豪,莫强周、沈”的说法,家族社会地位显赫。祖父沈林子,宋征虏将军。父亲沈璞,宋淮南太守,于元嘉末年被诛。沈约孤贫流离,笃志好学,博通群籍,擅长诗文。历仕宋、齐、梁三朝。在宋仕记室参军、尚书度支郎。著有《晋书》、《宋书》、《齐纪》、《高祖纪》、《迩言》、《谥例》、《宋文章志》,并撰《四声谱》。作品除《宋书》外,多已亡佚。 ...
沈约。 沈约(441~513年),字休文,汉族,吴兴武康(今浙江湖州德清)人,南朝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,历史上有所谓“江东之豪,莫强周、沈”的说法,家族社会地位显赫。祖父沈林子,宋征虏将军。父亲沈璞,宋淮南太守,于元嘉末年被诛。沈约孤贫流离,笃志好学,博通群籍,擅长诗文。历仕宋、齐、梁三朝。在宋仕记室参军、尚书度支郎。著有《晋书》、《宋书》、《齐纪》、《高祖纪》、《迩言》、《谥例》、《宋文章志》,并撰《四声谱》。作品除《宋书》外,多已亡佚。
谢朓(464~499年),字玄晖。汉族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)人。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,出身世家大族。谢朓与谢灵运同族,世称“小谢”。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、文学,为“竟陵八友”之一。后官宣城太守,终尚书吏部郎,又称谢宣城、谢吏部。东昏侯永元初,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,下狱死。曾与沈约等共创“永明体”。今存诗二百余首,多描写自然景物,间亦直抒怀抱,诗风清新秀丽,圆美流转,善于发端,时有佳句;又平仄协调,对偶工整,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。 ...
谢朓。 谢朓(464~499年),字玄晖。汉族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)人。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,出身世家大族。谢朓与谢灵运同族,世称“小谢”。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、文学,为“竟陵八友”之一。后官宣城太守,终尚书吏部郎,又称谢宣城、谢吏部。东昏侯永元初,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,下狱死。曾与沈约等共创“永明体”。今存诗二百余首,多描写自然景物,间亦直抒怀抱,诗风清新秀丽,圆美流转,善于发端,时有佳句;又平仄协调,对偶工整,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。
南朝齐琅邪临沂人,字子玄。王僧虔子。性迅动,好文章。王融败后,宾客多归之。齐明帝建武中为秘书郎。年二十一卒。 ...
王寂。 南朝齐琅邪临沂人,字子玄。王僧虔子。性迅动,好文章。王融败后,宾客多归之。齐明帝建武中为秘书郎。年二十一卒。
鲍照(约415年~466年)南朝宋文学家,与颜延之、谢灵运合称“元嘉三大家”。字明远,汉族,祖籍东海(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,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,久居建康(今南京)。家世贫贱,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,任前军参军。刘子顼作乱,照为乱兵所杀。他长于乐府诗,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。有《鲍参军集》。 ...
鲍照。 鲍照(约415年~466年)南朝宋文学家,与颜延之、谢灵运合称“元嘉三大家”。字明远,汉族,祖籍东海(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,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,久居建康(今南京)。家世贫贱,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,任前军参军。刘子顼作乱,照为乱兵所杀。他长于乐府诗,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。有《鲍参军集》。
江淹(444—505),字文通,南朝著名文学家、散文家,历仕三朝,宋州济阳考城(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)人。江淹少时孤贫好学,六岁能诗,十三岁丧父。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,开始其政治生涯,历仕南朝宋、齐、梁三代。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。泰始二年(466年),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,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,被诬受贿入狱,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。刘景素密谋叛乱,江淹曾多次谏劝,刘景素不纳,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。宋顺帝升明元年(477年),齐高帝萧道成执政,把江淹自吴兴召回,并任为尚书驾部郎、骠骑参军事,大受重用。 ...
江淹。 江淹(444—505),字文通,南朝著名文学家、散文家,历仕三朝,宋州济阳考城(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)人。江淹少时孤贫好学,六岁能诗,十三岁丧父。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,开始其政治生涯,历仕南朝宋、齐、梁三代。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。泰始二年(466年),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,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,被诬受贿入狱,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。刘景素密谋叛乱,江淹曾多次谏劝,刘景素不纳,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。宋顺帝升明元年(477年),齐高帝萧道成执政,把江淹自吴兴召回,并任为尚书驾部郎、骠骑参军事,大受重用。
萧纲(503―551),梁代文学家。即南朝梁简文帝。字世缵。南兰陵(今江苏武进)人。梁武帝第三子。由于长兄萧统早死,他在中大通三年(531年)被立为太子。太清三年(549年),侯景之乱,梁武帝被囚饿死,萧纲即位,大宝二年(551年)为侯景所害。 ...
萧纲。 萧纲(503―551),梁代文学家。即南朝梁简文帝。字世缵。南兰陵(今江苏武进)人。梁武帝第三子。由于长兄萧统早死,他在中大通三年(531年)被立为太子。太清三年(549年),侯景之乱,梁武帝被囚饿死,萧纲即位,大宝二年(551年)为侯景所害。
吴均。 吴均(469年-520年),字叔庠。南朝梁史学家,文学家,时官吴兴主簿。明人辑有《吴朝清集》。
杨旻,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东南)人,隋朝大臣杨尚希之子。嗣其父高部县公的爵位,后改封丹水县公,官至安定郡丞。 ...
杨旻。 杨旻,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东南)人,隋朝大臣杨尚希之子。嗣其父高部县公的爵位,后改封丹水县公,官至安定郡丞。
郑公超(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)字、里、生卒年均不祥,约陈末隋初间前后在世,能诗。陈后主时为奉朝请,武平三年(572),由祖珽招至文林馆,参与修撰《修文殿御览》,今存诗一首。 ...
郑公超。 郑公超(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)字、里、生卒年均不祥,约陈末隋初间前后在世,能诗。陈后主时为奉朝请,武平三年(572),由祖珽招至文林馆,参与修撰《修文殿御览》,今存诗一首。
生卒年不详。隋代人。生平亦未详。有《闺思诗》传世。 ...
罗爱爱。 生卒年不详。隋代人。生平亦未详。有《闺思诗》传世。
王申礼,事迹不详,代表作《宝林寺》、《赋得岩穴无结构》。 ...
王申礼。 王申礼,事迹不详,代表作《宝林寺》、《赋得岩穴无结构》。
隋博陵安平人,字不齐崔猷子。少有韬略。北周时,武帝有灭北齐之志,乃献二十策。入隋,与高颍议正朔服色,并劝除六官,依汉魏旧制。出为虢州刺史,上书论取陈之策。帝悦,进位开府。及伐陈,为行军总管。文帝仁寿初为代州总管。炀帝时,年老,出为上郡太守。迁信都太守,上表乞休致。卒于家。 ...
崔仲方。 隋博陵安平人,字不齐崔猷子。少有韬略。北周时,武帝有灭北齐之志,乃献二十策。入隋,与高颍议正朔服色,并劝除六官,依汉魏旧制。出为虢州刺史,上书论取陈之策。帝悦,进位开府。及伐陈,为行军总管。文帝仁寿初为代州总管。炀帝时,年老,出为上郡太守。迁信都太守,上表乞休致。卒于家。
王谊(540—585年),字宜君,河南洛阳人。北周大臣,凤州刺史王显之子北周初年,为左中侍上士,迁御正大夫,拜雍州别驾。北周武帝即位,授仪同,迁内史大夫,封杨国公。从平北齐,授相州刺史,徵为大内史。北周宣帝即位,出为襄州总管。北周静帝初,转郑州总管,拜大司徒。开皇初年,进封郧国公,后以怨望赐死。 ...
王谊。 王谊(540—585年),字宜君,河南洛阳人。北周大臣,凤州刺史王显之子北周初年,为左中侍上士,迁御正大夫,拜雍州别驾。北周武帝即位,授仪同,迁内史大夫,封杨国公。从平北齐,授相州刺史,徵为大内史。北周宣帝即位,出为襄州总管。北周静帝初,转郑州总管,拜大司徒。开皇初年,进封郧国公,后以怨望赐死。
(516—588)隋僧。蒲州桑泉人。俗姓王。年弱冠听妙法师讲《涅槃》,深悟其旨,遂舍俗服出家,隐太行山百梯寺。后宇文泰深敬之,为之立云居寺。北周武帝建德时以宏义折服陈使周宏正之问难,授为国统。及武帝废佛教,隐于太行山,屏迹人世。入隋,法服执锡至朝廷向帝面申佛家宏理,乃从度僧、建佛寺之请。自此,佛教复兴。寻奉敕住延兴寺,拜平等沙门。著有《涅槃义疏》及《宝性》、《仁王》等疏。 ...
昙延。 (516—588)隋僧。蒲州桑泉人。俗姓王。年弱冠听妙法师讲《涅槃》,深悟其旨,遂舍俗服出家,隐太行山百梯寺。后宇文泰深敬之,为之立云居寺。北周武帝建德时以宏义折服陈使周宏正之问难,授为国统。及武帝废佛教,隐于太行山,屏迹人世。入隋,法服执锡至朝廷向帝面申佛家宏理,乃从度僧、建佛寺之请。自此,佛教复兴。寻奉敕住延兴寺,拜平等沙门。著有《涅槃义疏》及《宝性》、《仁王》等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