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天晓角·赤壁

霜天晓角·赤壁朗读

雪堂迁客,不得文章力。赋写曹刘兴废,千古事、泯陈迹。

望中矶岸赤,直下江涛白。半夜一声长啸,悲天地、为予窄。

译文

雪堂主人未借文章之力而青云直上,反因诗文致祸贬谪黄州。他当年在此写下感叹曹、刘兴亡的词赋,而今千古历史遗迹已无踪影。

一眼望去,但见岸石尽赤,赤鼻矶直插白浪翻滚的江心。半夜慨然一声长啸,天地为之生悲,并且变窄。

注释

霜天晓角:词牌名。又名“月当窗”“长桥月”“踏月”等。双调四十三字,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。

赤壁:赤壁有二,均在湖北境内。一在今嘉鱼县东北江滨,有赤矶山,为当年孙、刘联军大破曹兵之地。一在今黄冈县,临江有赤鼻矶。当年苏轼贬黄州曾游赤壁,因地名相同起兴,写下著名的怀古词赋。辛词所指,当是苏轼笔下的黄州赤壁。

雪堂: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苏轼筑室于黄州东坡,取名“雪堂”。迁客:遭贬迁的官员。

泯:消失。陈迹;旧迹;过去的事情。

矶(jī)岸赤:即 赤壁。矶,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刘乃昌 编选.辛弃疾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:165-166

霜天晓角·赤壁创作背景

  辛弃疾曾二官湖北,并于江西、湖北两处调任频繁。此词当作于淳熙四年(1177)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谢永芳.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.武汉:崇文书局,2016:764-765

  这是一首赤壁怀古词。上片说苏轼贬黜黄州时所作赤壁词、赋,是抒写现实感触而借兴亡之感出之。下片先扬后抑。通篇隐含江山依旧、英杰流逝、人生瞬息、功业渺茫之慨。将这首词与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词相比,可以感到苏词虽流露壮志难酬、自觉苍老之感,但善于自解自慰,以举酒赏月收煞;辛弃疾则更多执着现实,耿耿国忧,故其结处有长啸泣歌之举、天狭地窄难纳愤懑之悲。由此足见东坡词偏于清雄超旷,稼轩词趋于沉郁悲壮,此正苏辛之异。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 ...

辛弃疾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柏寝闭何时,瑶华自满枝。天清凝积素,风暖动芬丝。
留步苍苔暗,停觞白日迟。因吟茂陵草,幽赏待妍词。

()
弘历

明季能诗家,孰与渤海俦。偶然披此图,喜复晤青邱。

纱幮对快晴,爽风荡轻裯。胡乃滃勃云,不离几案头。

()

极海六年图卧治,孤忠千结独成狂。一州民瘼春同煦,万里君门夜未央。

搜辑地舆成国史,隐忧戎马疏蛮荒。何时宣室来前席,迅策奇勋在衮裳。

()

堤上东风杨柳斜,半飞柳絮半飞沙。可怜一样风前絮,惟有江南似雪花。

()

愿乞金刚四座高,长年一册压方袍。问人每爽朱提约,在我殊怜白首劳。

念佛有时行玉兔,抡材真欲踞金鳌。神宗旧事偏能忆,閒共诸僧说海涛。

()

玉皇殿阁微凉,看公重试薰风手。高门画戟,桐阴阁道,青青如旧。兰佩空芳,蛾眉谁妒,无言搔首。甚年年却有,呼韩塞上,人争问、公安否。
金印明年如斗。向中州、锦衣行昼。依然盛事,貂蝉前后,凤麟飞走。富贵浮云,我评轩冕,不如杯酒。待从公,痛饮岁,伴庄椿寿。

()